2018年或将渐趋平稳
“氧化锌价格从1.4万每吨涨至2.5万每吨,涨幅超80%;碳酸钡则从2300元每吨上涨至3400元每吨,涨幅也超40%,还有氧化铝也一样涨幅超80%。”对于2017年原料价格的状况,远泰制釉董事长巫汉生表示,确实涨幅很大。
“这个是片减供应商的报价,你看,昨天和今天早上发来的信息和报价,一天时间,价格涨了两次!关键是,还没货。”2017年年初,某国内知名减水剂生产销售企业的采购负责人如是说道。
对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该负责人也表现出了无奈和感慨。到了2017年年中,记者再次回访该负责人,发现企业已经对这种原材料价格一天一个价的现状习以为常。“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已经成为常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企业的应对机制也开始激活。以我们企业来说,正在积极加强创新研发,通过研发和寻找可替代物,来完成这种应对。”
在色料行业从业十几年的佛山市达索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秦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钛白粉、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锆等大宗金属氧化类原料的价格在2017年均已超50%,相对而言,其价格上涨空间已经在2017年被占用差不多了,故此在2018年预计其价格应该会相对稳健,不会再有大幅度的持续上涨了。
“尽管近两年原材料价格涨势汹涌,也不好轻易判别其走势,但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其实也有一定规律性可循。由于环保及供给侧改革导致的价格上涨,那其实是将落后产能淘汰的一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合理化过程,是趋于良性发展的过程。那么,经过这两年的调整之后,价格该涨的都涨得差不多了,之后就应当是一个相对平顺稳定的状态了。故此,我认为2018年原材料价格整体应该较之2017年平顺,且一些常规的、用量较大的原料,譬如氧化铝、氧化锌等价格会稳定。”秦威表示。
与秦威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佛山市嘉博陶瓷原料的某位负责人:“任何事物都是按照走到高峰就回落低谷的形势在发展,那么,2017年整年的原材料价格疯涨,原材料市场本身的供给侧改革也带来市场的洗牌完成,活下来的企业就会进入新的平顺发展阶段,相应的价格也会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故此,2018年会是价格相对平顺的一年。”
“但是,一些相对用量少的、新能源领域市场会用到的原材料,价格还会持续上涨。比如氧化钴,一定会越来越贵。”秦威肯定的表示。
环保压力和供给侧改革深入影响市场
对于2017年原料价格的波动和大幅涨价趋势,业内多数人观点倾向于认为与环保政策和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关联密切。
“首先,由于环保原因,对于部分污染大的原料生产企业进行了整治,整治过程中难免关停一部分,而市场需求量却并未减少,最终导致原料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所以涨价。其次,因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对落后产能的大幅淘汰,淘汰了许多作坊式的小企业,令产能紧缩,也是导致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原因之一。”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原料供应商如是表示。
“环保压力倍增,加之供给侧改革,淘汰一批企业,而要生存下来的企业,则必须有环保投入、且生产方式相对先进,这些投入也需要摊入成本中,其产品价格随之提升亦属正常。”巴赛尔机电总经理黄惠廷分析道。
2017年多数原材料涨幅超50%
部分新能源原料奇货可居
导致原料涨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新兴市场的需求。秦威告诉记者,由于新能源市场的兴起,它对一部分原材料的需求量亦随之增加,那么,这部分的原材料会涨价。比如:氧化钴。全世界新能源市场都在发展,而全球的钴矿储量却很有限。“比如说,氧化钴卖给陶瓷厂25-30万一吨,但经过一些提纯后卖给做新能源钴电池的企业,可以卖到45-50万一吨。那么,作为氧化钴的厂家,会卖给谁?这不言而喻。”秦威认为,鉴于此,陶企有一定闲散资金的老板,可以考虑多采购一些这类原材料库存。
秦威还表示,他身边有部分老板就有囤货,一批批的囤,也一点点卖出,但陶业内大多数老板还是库存自用居多。
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金融货币环境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令原材料价格看起来上涨的另一原因。比如,中国境内美元的外流,相应人民币发行量加大。比如,社会闲散资金量增多,股市不景气、房产调控,那么就有一些原本并非原料产业的资金注入这个产业内,他们可能会炒货,将有潜质增值涨价的原材料进行大宗采购而炒货。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为原料的涨价推波助澜。
面对涨价,企业选择积极应对
所谓危机,往往是危中有机。原材料涨价虽然导致一部分企业不堪重负,但也成就了一部分企业的发展。记者获悉,面对原材料涨价,不少企业选择了积极应对。
“原材料涨价已成定局,企业不能坐以待毙,我们选择通过生产创新和加强管理来消化一部分成本,另外通过增值服务和产品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基础上,再向客户提出涨价要求。”远泰制釉董事长巫汉生表示。
黄惠廷则告诉记者,该公司也会涨价,但不会将原材料涨价增加的成本全部由客户来承担,而是积极想办法与客户共同分担这部分成本。“我们的生产方式进行改进,比如原本用人工的,我们改为用机械化、自动化去替代,降低成本。同时,也会在我们的设备上加入一系列的创新和升级,令涨价变得更有价值。”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2017年年初的措手不及,到如今的从容应对甚至是积极面对,陶业供应商们,面对原材料涨价这一压力,经过一年的消化,已经完全适应了。
(消息摘自:腾讯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