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如麻将般突然倒塌。彻查原因、深究责任无疑是当务之急,而同时引起注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各地城市化建设提速,大批楼房密集建成。如今,许多楼房的建设年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有人担忧,一些城市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然而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近年来,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建设的楼房频频成事故主角。
2010年,住建部的一位负责人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30年。”
相较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
究竟是谁缩短了房屋的寿命?杭州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陈旭伟认为,需要从规划设计、建筑质量和实际使用三方面进行评估。“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很多地方确实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由于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很多建筑工人甚至来不及学习建筑常识,就从“稻田”直接上了脚手架。加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此外,考虑到建筑成本,当时一些结构应该采用钢筋和水泥的地方或减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使用,也会严重影响房屋质量和使用寿命。
浙江房屋倒塌时间相关报道:
4月4日上午,浙江奉化市大成路居敬小区一幢5层居民房发生倒塌,据消防部门称,目前已经救出三人,另有部分群众被埋。目击者称楼内约有20户人家,曾有居民反映房屋有裂痕。该小区居民多次找政府反映,事发前一天还打过电话,结果都没有回应。
据初步调查,该幢居民楼于1994年建造。由奉化市房产公司开发,象山一建建造,奉化设计院设计。